心理学关于情商的经典案例
更新时间:2019.12.11 10:54:00
来源: 花镇情感网
责任编辑: 1
阅读: 84
手机访问
阅读指导:情商高的人有很强的情绪调节能力,乐观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决定雇佣谁、夫妻如何能够长久维持婚姻、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以及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学生是很有用的。 下面是一些关于成功预测和人事管理的心理“情商”实验案例。 1.“棉花糖实验”1960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瓦特·米盖尔带着几个4岁左右的孩子去了一所家具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了他们每人一个非常美味的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如果他们马上吃棉花糖,他们只能吃一个。如果你在20分钟后吃了它,你将会得到一颗软糖,也就是说,你总共可以吃两颗软糖。 有些孩子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吃软糖。 有些孩子可以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 为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或者闭上眼睛而不看棉花糖,或者头和胳膊对着自己...结果,孩子们终于吃了两个棉花糖。 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跟踪了14年。 继续跟踪和研究参与这个实验的孩子,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后续研究的结果表明,那些能够等待并最终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仍然能够等待机会,并且在青春期不急于获得成功。他们有能力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暂时牺牲眼前的利益,即自我控制。 然而,那些迫不及待想只吃一个棉花糖的孩子在年轻时是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的。当欲望出现时,他们无法控制自己,必须立即满足欲望,否则他们无法平静下来,继续做以下事情。 换句话说,那些能够等待的孩子的成功率比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高得多。 [启示录]:心理学家的“软糖实验”给了我们家庭教育一个很好的启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善于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耐力”,让孩子学会坚持和等待。 当然,这种等待不是盲目压抑自己的欲望,也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不经历彩虹”。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克服当前困难局面、争取长期利益的能力。 不难想象,如果父母在孩子提出某个需求时试图“拖延满足”,让孩子觉得很难实现这个需求,那么孩子不仅会在需求满足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增强自己的抱负或热情,而且在需求得到满足后会感到更加快乐和幸福,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满足。 相反,如果我们的父母顺从他们的孩子,他们会逐渐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我可以马上得到我想要的。 孩子们会变得越来越任性和贪婪。 然而,一旦他们离开家庭进入社会,他们的任性、暴躁和对快速成功和即时利益的渴望肯定会使他们遭受挫折和打击。 然而,当他们出了问题时,他们通常不会自己寻找原因。相反,他们觉得其他人在故意与他们打交道,并且总是与他们周围的人处于对抗状态。从长远来看,他们很可能患有各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妄想症和躁狂症。 这正是父母不想看到的 我希望父母能重视孩子的延迟满足,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延迟满足。 在延迟满足中,孩子们学会期待、欣赏、珍惜、控制、奋斗,体验成功的快乐和生活的快乐。 2.“乐观测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家美国保险公司雇佣了5000名销售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每位销售人员的培训费用高达3万美元。 谁知道呢,他们中有一半人在就业后一年内辞职,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四年后离职。 公司老板向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寻求公司招聘工作的帮助。 塞里格·曼教授对公司招聘的15,000名新员工进行了两次测试:一次是大型筛选测试,主要基于公司定期进行的智商测试,另一次是塞里格·曼教授本人根据应试者的乐观情绪设计的测试。 之后,对这些员工进行了分类跟踪研究。 在这些新员工中,有一组没有通过筛选测试,但在乐观测试中,他们取得了“超级乐观主义者”的成绩 后续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所有人当中,这组人完成的任务最好。 第一年,他们的销售额比“普通悲观主义者”高21%,第二年高57%。 从那以后,通过塞里格·曼教授的“乐观测试”成为公司雇佣销售人员的一个重要条件。 塞里格·曼教授认为,当乐观主义失败时,他们会把失败归因于他们能够改变的事情,而不是一些他们无法克服的固定困难。 因此,他们将努力改变现状,争取成功。 [启示录]乐观具有“不考虑失败的后果”的伟大意义。乐观主义者通常比悲观主义者更勇敢,因为他不考虑失败的后果。 尽管他们认为他们所做的不太可能成功,但他们仍然毫无怨言地去做。 3.企业人事经理对“情商”理解的案例研究在美国商界,人事经理普遍认为“智商能让人就业,情商能让人提升” 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是被称为新泽西智能工程师思想库的AT&T贝尔实验室的经理被任命列出他工作中表现最好的人。 从他的列表来看,那些认为工作表现最好的人不是智商最高的人,而是那些情绪传播得到回应的人。 这表明,与不善社交、性格孤僻的天才相比,善于与同事相处的优秀合作者和员工更有可能获得实现目标所需的合作。 在另一个案例中,创意领导力中心的大卫·坎普和他的同事在一项关于“出轨的高管”(短命高管)的研究中发现,这些人失败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上的缺陷。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情商研究对于个人成功和组织人事管理的改进的实用价值。 愿这一新的心理发现有助于你的成功